养老金普涨是否科学?国务院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专家表示,这样的调整是普惠的,但却未必公平,甚至出现了 倒挂 现象。那么养老金普涨是否科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养老金普涨是否科学?合理制定养老金调整幅度
上世纪80、90年代的企退人员,由于养老金的起点很低,经过连续调整后,也远低于2010年后退休的企业人员;同年参加工作,因年龄不同而退休时间不同,如果没赶上调整的节奏,后退休的养老金反而比先退休的少;不同城市的退休人员,由于养老金基数不同,上涨相同的幅度,拿到的钱却差不少,而且差异越来越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博士孙博接受采访时强调,养老金连续多年的普涨并不科学且不可持续,它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工具,或会在养老金替代率达到一定数值后便采用相应的联动机制,从而用来规避普涨引发的新的不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华雄指出,养老金以同一增幅连续增长并不科学,因为缴费年限未能作为养老金待遇提高的主要条件,所以会出现‘倒挂’现象。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向运华等人认为,应合理确定养老金年度调整的幅度,与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衔接,使同等缴费条件的新退休人员与已退休人员年度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基本相当,形成基本养老金计发 多缴多得 长缴多得 ,同时把调整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以保持前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