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饮食保健 » 正文

冬病夏治之针灸疗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9  浏览次数:414
核心提示:冬病夏治指的是某些体内阴寒比较重的病,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能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祛除。三伏天(7月19日-8月8日)是一年中阳气
“冬病夏治”指的是某些体内阴寒比较重的病,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能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祛除。三伏天(7月19日-8月8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人们驱散体内寒气的最佳时间。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针对那些体质阴寒的病人,采用“冬病夏治”治疗,可借助夏天旺盛的阳气,更好地把体内的阴寒之气祛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病人抗病能力。这种疗法以治病求本、扶正驱邪为原则,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兼消除病邪,在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上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伏天针灸疗法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服药打针都无法相比的调理体质的作用,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疗效显著。它选用某些辛温走窜通经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人体特定经络穴位,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通过脏腑经络穴位的调节作用,可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达到祛寒逐痰、补肺健脾、益肾平喘,从而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因此每年灸贴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对增强抗病能力、巩固治疗效果非常有利,可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 在冬病夏治中常用的隔姜灸、三伏灸、穴位敷贴等方法都会选用辛温通散的药物,如麻黄、生姜、肉桂、艾叶等,就是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温通阳气的外治法和内服鼓舞阳气、驱寒化痰的中药,内外合效,通过2-3年的夏季治疗,对虚性体质的调整和减少慢性病在冬季的发作加重有显著的作用。 针灸,通过传统的针刺疗法、特色灸法、穴位埋线、浮针疗法、腹针疗法、中药熏蒸等方法,借助夏季“三伏”温度最高时段,扶正祛邪、温里散寒、健脾补肾、止咳定喘,以控制病情,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治病求本、扶正驱邪为原则,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兼消除病邪,安全有效。 目前三伏天灸贴药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还能治疗虚寒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供求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最佳分辨率1024*768,IE6或以上)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